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金旭 门睿)“剧情冲突高度浓缩,每一分钟都在反转。快节奏、强情绪的叙事风格是微短剧吸引观众的主要原因。”旅程娱乐创始人高峰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
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内容。近年来,中国微短剧在海外掀起“刷剧热”。
高峰是美国纽约的一位短剧导演。2024年7月,他带领团队拍摄的《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仅用3个月便成为北美短剧市场第一。
“拍摄团队要以平均每天12至14页剧本的速度拍摄,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剧本二创也需要做出一些本土化调整。”高峰称,美国演员的表演风格较为内敛,需要提前为他们设计打砸东西的动作,帮助观众更好地代入故事情境。
目前,高峰已经拍摄了55部微短剧。在他看来,好的剧本内容是微短剧创作的核心。“面对内容雷同、题材相似等问题,一定要在内容情节上下功夫,打磨出符合海外用户喜好的剧本。”高峰表示,除了简单的爱情、冒险故事外,未来希望通过短剧,深入探讨更多深刻的主题,传递更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思想。
短剧导演俞清逸自去年从导演系毕业后就在洛杉矶从事微短剧的导演、制片工作。她介绍,改编自中国爆款微短剧、网文的作品颇受美国观众欢迎。“这些微短剧虽然由当地演员演绎,但剧本和平台方大多来自中国,通过与当地承制方、导演合作,最终完成面向美国观众的作品。”
“华人团队在与平台方沟通时有天然的优势。”俞清逸表示,华人团队由于与平台方语言相通,对彼此的沟通方式也更熟悉,加之专业高效的工作作风,在市场上十分受认可。
相比传统影视产品,微短剧对导演在执导过程中的取舍意识与调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一个微短剧项目从前期筹备到最终成片,最快在一个半月内就能完成,对新人导演来说,是快速成长的好机会。”俞清逸说,随着行业发展,一些年轻短剧导演、编剧也开始尝试原创剧本,探索更多题材,开拓市场空间。
英国中华艺术中心主任毛埴鋮认为,中国IP正逐步打开海外市场。“在用户需求与审美都在不断提升的今天,具备高质量内容创作能力的作品将更受瞩目。这也告诉我们,中国文化出海,既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也要拥有创新的表达方式。”(完)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会议通知|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六次中医肝胆病学术会议今日
- 红梅怒放满树春
- 三亚:部分潜水旅游存在增值服务告知不清晰等问题
- 湖南省司法厅解读《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方案》今
- 甘肃发文明确!每天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
- 机器人来了,约不?
- 游客在西岭雪山偶遇野生小熊猫引发网友关注!景区:将持续关注
- 陕西1月发生8起电动自行车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