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研究室曾勇/王振团队于2025年2月8日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在线发表文章“Molecular mechanisms in liver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from physiology to therapeutics”(点击二维码阅读原文)。本文阐述了实质细胞与非实质细胞在肝脏再生中的协调作用,揭示了经典信号通路的关键角色,强调了代谢重编程对再生的潜力,并探讨了不同病理状态下肝脏再生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创新视角。

首先,本研究总结了肝脏再生领域研究的里程碑事件,回顾了肝脏再生能力的发现及其研究进展。肝脏修复与再生不仅依赖肝细胞的再生,还涉及包括非实质细胞在内的复杂细胞间协作。非实质细胞如巨噬细胞、肝星状细胞、内皮细胞等在肝脏再生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它们通过精密的细胞间串扰与信号传递,协调肝脏的功能恢复和组织再生,为肝脏再生提供了多层次的支持(图1)。

图1 肝脏修复和再生过程中不同细胞之间的串扰
肝脏修复与再生依赖于一系列复杂的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Hippo/YAP、Notch、Hedgehog、TGF-β等。这些通路通过精密的受体、信号分子和转录因子的调控,推动肝脏的修复与再生。对它们的功能、调控机制及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肝脏修复和再生分子机制的理解。
与此同时,代谢重编程与这些信号通路密切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肝脏的修复过程。肝脏的代谢网络,包括葡萄糖、脂质和氨基酸的代谢重塑,为细胞提供能量、合成物质和分子信号,维持细胞的活力与功能。这一过程不仅满足了修复所需的能量需求,还通过调节细胞的代谢状态,支持肝脏的修复与再生(图2)。深入探讨这些信号通路与代谢重编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开发更有效的肝脏再生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图2 肝脏修复和再生过程中脂质代谢的动态变化
肝脏再生的机制在不同疾病背景下展现出独特的特点,包括急性肝损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等。深入研究这些疾病中的肝脏修复与再生过程,不仅揭示了它们的共性,还识别出了各自的独特之处,这为我们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创新治疗方法如基因治疗、干细胞疗法、代谢调节及生活方式干预,已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选择。
专家点评
周西坤研究员:这篇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肝脏修复与再生过程中的分子机制,重点突出了代谢变化在肝脏修复中的关键作用。作者深入探讨了代谢途径与经典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理解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为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还总结了肝脏再生相关的临床试验进展,回顾了现有治疗策略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并展望了新兴治疗策略的潜力。文章中的图表呈现清晰,既展示了肝脏修复与再生过程中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又从分子机制角度阐明了代谢与信号通路的关键作用。表格部分条理清晰,概括了代谢变化对肝脏修复的影响以及再生相关临床试验的进展,便于读者理解。综上,本文系统总结了肝脏修复与再生的分子机制,涵盖了从生理学到治疗策略的多方位探索,为相关临床治疗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周西坤,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肿瘤生物治疗中心/病原微生物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任J Cell Mol Med 杂志副主编,hLife、iMeta、Fund Res和J Mol Med 期刊(青年)编委。长期致力于病原细菌呼吸道感染机制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多项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含共同)在Nat Microbiol、Nat Commun、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和PLoS Pathog 等期刊发表SCl论文30余篇。
作者心得
本论文选题源自我们对肝脏再生机制的深入思考,旨在系统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阐明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潜力。肝脏修复与再生不仅涉及细胞增殖与分化,还伴随复杂的代谢变化。在分子机制分析中,我们从信号通路入手,重点探讨了代谢途径与经典信号通路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在肝脏修复与再生中的关键作用,并结合不同疾病背景下肝再生的特点,深化了对肝脏修复过程的理解。此外,本文结合当前临床研究,探讨了未来治疗策略的潜力与挑战。
在选择投稿期刊时,我们综合评估了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及与我们研究主题的契合度。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是信号通路与靶向治疗领域的国际顶级期刊,致力于报道人类重大疾病的最新科研进展,涵盖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该期刊对文章的要求非常严格,强调对疾病发病过程中涉及的所有潜在信号通路进行深入剖析,并清晰地呈现各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文章需要从发病机制出发,详细探讨信号通路在疾病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方面。期刊对论文的创新性要求极高,对图表和数据的质量有严格要求。论文提交后,经过了3轮修改,共收到来自9位审稿人的详细反馈意见,团队逐一仔细分析并回应了审稿人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了深入修改,进一步提升了论文的逻辑性、科学性和可读性。最终,论文获得了审稿人和主编的认可,并成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上发表。
通信作者

曾勇,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肝脏外科病房/研究室教授。英国皇家外科学院Fellow,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从事肝胆胰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30余年。主持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四川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多项。以第一/通信作者在J Hepatol、Hepatology、Gastroenterology、Cancer Res、Ann Surg、Clin Cancer Res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
通信作者

王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研究室副研究员。致力于肝脏疾病免疫病理机制和治疗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等多项基金项目。发表SCI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含共同)在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Int J Cancer、EMBO Rep、Autophagy、Cardiovasc Res 等期刊发表SCl论文20余篇。
第一作者

马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研究室博士后,外科学博士,主要从事肝再生及肠道菌群相关的基础研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申报与撰写。
版权声明:平台倡导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欢迎转载、引用,但需取得本平台授权。如您对文章内容版权存疑,请致电028-85422060,我们会与您及时沟通处理。本站内容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使用,不为营利且不作为诊断、医疗根据。
编辑:孙艳梅
排版:张洪雪
推荐阅读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研究室曾勇团队:MDIG介导的H3K9me3去甲基化通过激活OTX2上调Myc并促进肝脏再生
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普外科肝脏外科病房/研究室曾勇团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揭示具有不同生物学驱动因素的预后亚型
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曾勇教授团队:环状RNA circNFIB通过失活MEK1/ERK信号通路抑制肝内胆管细胞癌增殖和转移
来源:华西医学时间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甘肃省审计厅原一级巡视员张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今日头
- K1路可换乘K3路!漳州港⇌漳州又多一条出行选择
- 5个整版!5个为什么!关于哪吒,《成都日报》今日推出深度剖析
- 锦鲤水中畅游美如画卷
- 江西九江:武宁山茶花竞相绽放游人踏青赏花纷至沓来今日头
- 研发奖补,湖南有这些政策
- 庆阳又有降雪!时间就在→
- 电力+消防联动宣传助力村居民房安全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