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电子支付的便捷让资金往来变得迅速又轻松,但偶尔也会引发一些小插曲。近日,南靖法院就审结一起因名字发音乌龙引发的不当得利纠纷案件。
事件经过
原告张某是一位个体商户,日常生意往来频繁,资金交易多通过微信完成。那天,他要给某坤转账7200元电梯安装款。由于张某是闽南人,在闽南语中“坤”的发音和“军”相近,而微信好友列表里正好有一位许久未联系的“某军”。张某匆忙间,未仔细查看头像和备注,手指一点,7200元就转进了某军的账户。
发现转错账后,张某立即联系某军,并心急火燎地将转账交易聊天记录截图发了过去,要求返还7200元。但某军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拒绝返还。
无奈之下,张某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判决
最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某军向原告张某返还不当得利7200元并支付利息。
法院提醒
在进行电子支付时,务必仔细核对收款方信息,避免因疏忽造成财产损失。如一旦发生误转情况,应及时与对方沟通协商,若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当得利不仅仅是日常转账错误这类情况,在生活中,拾得他人遗失物后拒不归还、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仍保有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等,都可能构成不当得利。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二条:因他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受损失的人有权请求其返还不当利益。
第九百八十五条: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第九百八十七条: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其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
来源:海峡都市报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全国人大代表李玉梅:关注产品质量问题,要将生产一线声音带上
- 守护一泓清水,润泽千家万户
- 查分时间定了!查询通道先收藏
- 800亩高标准农田部分设施被指弄虚作假,山东东平:承包户私拆后
- 71岁的董明珠,或准备再干三年
- 真的不要久坐了,这个位置会凹陷!2个方式改善→(附图解)
- 荆州区马山镇:农机轰鸣开春序智慧农机闹春耕
- 全国人大代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方北松:用匠心守护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