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有任何心理困惑都可以发往邮箱:15820292586@126.com留言,我们将邀请专业的心理老师来为您答疑解惑。
本期答疑老师:
佛山市南海区心理教研员施培君

家长提问:我的儿子现在上初一,孩子小学时,我就和他爸爸离婚了,孩子由爸爸抚养。由于大家都工作忙,孩子其实是奶奶抚养长大的。我现在发现,儿子常常会自言自语,同学们也躲着他,觉得他有问题,老师也不管不了他。我们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老师,我很想知道,孩子这种情况是不是真的有心理问题?我需要带他去医院就医吗?
施培君:家长您好!非常理解您对孩子问题的关切之心。自言自语的现象在儿童中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玩耍或者思考的时候。考虑到您家庭环境发生变化、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自言自语可能是孩子排解情绪或自我安慰的方式。综合考虑学校同学和老师的反馈,建议家长尽快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去详细了解孩子的情况并帮助孩子。
首先,给予关爱,建立安全感。青春期本就敏感多思,叠加家庭结构变化,孩子更需要双重关怀:家庭的耐心与支持是孩子积极转变的最好途径。建议家长要统一家庭态度,避免孩子感受到“被问题化”。同时增加父母的陪伴时间,可以每天留出一个固定的时间陪孩子运动(做孩子喜欢的运动)、吃饭、聊天,增强亲子情感联结。先接纳孩子所说的,不纠正、不说教。循序渐进开展关怀和干预。
其次,沟通观察,初步评估。建议父母可以通过轻松的方式与孩子聊天,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困扰。同时观察和记录孩子自言自语的频率、自言自语的场合以及自言自语的内容。除此以外,也可以约见班主任,充分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业、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如果孩子的自言自语情况只是偶尔出现,内容也没有异常,可能说明孩子是缺乏关爱和支持以及合理的情绪纾解途径,那就继续保持关爱,增进亲子联结,观察变化。如果观察到孩子每日自言自语超过5次,且内容混乱(如咒骂空气、与幻想人物对话);持续两周以上拒绝与人交流,甚至出现自残行为(如抓伤自己、撞头等);学习成绩也断崖式下滑(一直成绩很好的,最近突然成绩变得很不理想),伴随记忆力减退;情绪、睡眠、吃饭等方面都变得异于平常。这时候就要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帮助了。
第三,积极求医,尽早干预。家长可以优先选择有儿童青少年心理经验的三甲医院心理科或精神卫生中心的心理科,带孩子积极就医。早期干预对于心理问题的治疗非常重要。孩子的异常行为是改变的契机而非“污点”,请您也不要太过自责。您主动求助的勇气,已是照亮他心灵的第一束光。相信通过增强关爱,多方支持,孩子的问题可以得到更好的解决。

《羊城晚报》2025年3月7日A12版
策划 | 龚丹枫 徐航航
统筹 | 卫轶 何宁
指导单位 |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专家成员 | 全省心理教研员及一线教师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超越D10?和成都嘉佰道当邻居,新希望地产接手主城超200米双塔
- 150亿还是170亿?AI大模型预测《哪吒2》全球最终票房|科技圆桌
- 乘改革之春风筑战斗之堡垒
- 早春乍暖还寒老年人巧用中医药方法养生防病
- 看图学习·奋进的春天丨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总书记这样论三农
- 安徽将迎雨雪雷电+大降温!
- 南京一高校副院长被指婚内出轨女博士生,网友自称男友晒出多个
- 涨了!国家助学金额度提高,覆盖面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