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在广州增城区宁西街华南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带领50多名学生在基地开展“太空种子”育秧工作。这些曾随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的“太空种子”将在半年内接受从基因到表型的全方位观测,为农业现代化注入“宇宙能量”。

在华南农业大学教学基地,学生们正忙着插秧 通讯员提供
当天上午,阳光照耀的育种水田,工人们整理好一垄一垄地,学生们插好种子信息,将2000多份水稻种子撒在泥土上,让泥土皆缀满星子般的芽种,学生们分工合作,有人撒播种子,有人为种子覆泥。为防止天气变化或鸟类,学生们还给播下的种子盖好了薄膜。

播种完成后,学生为种子盖上薄膜 通讯员提供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植物航天育种中心副研究员肖武名表示,这些“太空种子”回到地面后,需要经历长达5—8年的地面筛选,通过基因图谱分析锁定抗病、高产等优良性状,再经过多代田间观察验证,通过相关机构审定才能成为推广品种,从而走向老百姓的餐桌。
“我们不仅要让种子‘上天’,更要让良种‘落地生根’。”肖武名现场一边指导学生做好育种工作,一边向学生讲解,饱满的谷粒在阳光下泛起微光。完成育种播种后,预计本月底进行插秧工作。
文|记者 马灿 通讯员 龙永辉 袁展鹏图|通讯员提供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飙到22℃后马上大转折:济南本周雨雨雨,大风降温也连着来今
- 独身女子病逝房产收归国家上热搜!9位亲属为何能分110万遗产?
- 山姆超市被起诉立案
- 湖南省岳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宇宙接受审查
- 乌鲁木齐:爱心妈妈用爱编织温暖
- 《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公布
- 春运期间新疆机场集团旅客吞吐量5346万人次较2024年春运同期
- 立陶宛挑衅中国,声称中国不识抬举,不想和立陶宛修复关系今